400-123-4567

新闻中心 分类
亚新体育特色养殖鼓起村民“钱袋子”发布日期:2023-04-28 浏览次数:

  亚新体育在土左旗敕勒川镇七股地村的养殖基地,数千只看起来像鹅一样的家禽正在自由地觅食,这是七股地村今年新引进的养殖品种——地蹼。

  近日,记者来到敕勒川镇七股地村,刚走近养殖基地,就能听到从墙里边传来的家禽的叫声。

  寻着声音,沿着南北向的小路往里走,西边的围栏里成群的地蹼姿态闲适的或站或卧,看到有人靠近,个个引颈而望。东边的围栏里,悠闲的鸡在遮阴处慵懒的纳凉。沿着小路继续往里走,另一处围栏里,成群的非洲雁卧在一起小憩。

  一只只刚从河边“游玩”回来的地蹼排着长队,浩浩荡荡的从记者身边走过,场面十分壮观。

  在基地打工的脱贫户任高才告诉记者,这座养殖基地里养着约3000只非洲雁、1000只地蹼、1000只鸡。“每天早上喂一顿,傍晚喂一顿,一天要喂掉2000多元钱的饲料,其余时候就放出来散养。”任高才边说着话,边解开一袋饲料洒在地上,一只只地蹼立刻围了上来,享用一天中的第一餐。

  养殖基地里,打工的村民忙着撒饲料、添水,一部分地蹼、非洲雁、鸡在各自的围栏里活动,另一部分在基地北边的小河里玩耍,这样生机勃勃的场景在从前的七股地村是看不到的。

  七股地村的主要经济作物是玉米和葵花,但由于土地盐碱化严重,导致农作物产量低、农民收入少。村里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9户、78人,经过帮扶,已全部脱贫,现有脱贫仍享受政策的建档立卡户14户、38人。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是村里的扶贫干部一直思考的问题。

  “我们想着种植不行,那就搞养殖。经过考察,决定将村里的闲置养殖场利用起来养殖非洲雁和地蹼,因为它们成活率高,养殖起来相对容易,而且这里背靠哈素海,水草丰美,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散养也方便。”七股地村驻村孙瑞平说。

  今年4月,扶贫干部帮助有意愿的脱贫户申请了政府贴息贷款,七股地村成立起了由脱贫户和普通农户入股的银福种养殖合作社,今年5月,养殖基地正式开始运营。同时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基地打工,亚新体育以“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模式,通过发展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从今年5月份开始,我就在这里打工。家里虽然种着十几亩地,但都是盐碱地,收成不好。到这里打工,不仅能在家门口就业,不耽误我回家务农,每月还能挣3000元,对我来说很满意。”脱贫户李锁文高兴地说。

  七股地村驻村工作队队员杨建国告诉记者,养殖基地前期共投资40多万元,目前,养殖的地蹼已经可以出栏了。“现在地蹼已经开始销售。接下来在中秋节前后,非洲雁和鸡也要进行销售。到时全部总产值可达到60万元,纯利润预计可达到20万元左右。”杨建国说。

  养殖的家禽全部销售完之后,养殖基地和合作社又该何去何从?杨建国告诉记者,养殖基地并不会就此闲置。“等到所有的家禽销售完以后,我们会进入第二批羊的养殖,现在已购入100多只羊,后续还会再次购入,等到冬天的时候,羊就可以开售。明年春天,我们再次进行家禽养殖,如此一来,我们养殖基地就能做到一年四季养殖不间断,保证所有的入股农户、脱贫户都有红利可分,打工的贫困户一年打工不断档。”(记者 云静 通讯员 马少媛)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

HTML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