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新闻中心 分类
辞职回家养龙虾三亚新体育年后狼狈退场依然选择南下去打工发布日期:2023-07-17 浏览次数:

  亚新体育近日,收到一名网友的私信,向我诉说了他最近两三年回乡养殖小龙虾的痛苦历程。当初自己看到别人包田去养虾,赚了不少钱,于是自己也从深圳辞职,一腔热血投入20万去老家包下30多亩地养小龙虾。

  但结果却是两年之后,稻田挖了,设备买了,饲料钱也投入了,小龙虾却卖不出高价。承包的养殖基地想转让,也没人接受。无奈低价出手,再次前往广东打工。

  陈师傅今年47岁,原本在广东深圳一家公司从事技术工种,一个月工资虽然不高,但也还算稳定,每年下来也能净赚个五六万。

  2017年,看到湖北老家那里流行养殖小龙虾,而且是家家户户都把稻田挖成环沟去养殖,那一年养殖面积大的赚个十几二十万很正常。陈师傅之所以出去打工,就是因为家里几亩地养不活一家人,现在儿子女儿都已成家立业,自己也没有什么负担。既然看到小龙虾养殖前景这么好,干脆自己也回老家承包一些稻田去养殖。养殖虽然辛苦,但在老家待着总比在深圳待着舒坦,陈师傅内心做好了吃苦的准备。

  2017年秋季,陈师傅和老婆辞职回了湖北老家。第一件事,就是去承包田,可想到第一件事就难倒了他。原来村里的土地不是农户自己在种植,就是已经承包出去了。往年一年200块/亩的稻田,那年都涨至300多,最终陈师傅只能到处找人说好话,以“换田”和“高价租赁”的方式搞到了一块30亩左右的地。签订了5年合同,光付给农户的租金都花了5万多。

  第二件事就是挖环沟,整备养殖基地。挖掘机成本200元/小时,大约花了15000元左右。然后就是防逃网和进排水管。等这些工作搞完之后,就要开始水质消毒和水草种植了。

  随后就要隔三差五的抽水了,水泵和长期的电费也是一个很大的开支。还有增氧机、塑料船、地笼、消毒防疫药物、板房等等。

  做完这些就开始秋天下种虾,开春补虾苗工作了,种虾一般是每亩投120斤左右,每斤种虾20元,就要7万2,再加上开春补虾苗,也要几万块。

  最后就是一个长期投喂的饲料问题,80元一袋,一天2-3袋。小龙虾生长周期一般在40天左右,这也花1万多。

  老陈辛辛苦苦搞了3个月,每天可以说除了睡觉在家里,其余时间都在田里,准备工作搞完之后,就等着来年赚大钱。

  2018年,由于小龙虾养殖面积暴增,小龙虾价格出现波动。往年早虾价格在50元左右,那一年就算是早虾也只有二三十元,更何况老陈是新池塘,基本没什么早虾。在小龙虾集中上市的五月份,小龙虾价格更是低至五元一斤。

  老陈两夫妻每天都是凌晨一点钟就起来,几百个地笼,光把龙虾从地里捞上来,还要挑选就要花上四五个小时。刮风下雨,蚊虫叮咬,黑灯瞎火的比想象中艰苦了许多。在外边打工这么多年,一时间这么辛苦,还真有点吃不消。

  就连养小龙虾也远不止想象中那么简单。当时以为小龙虾生命力顽强,以前在臭水河沟里都能大量繁殖,现在投了虾苗之后,就只需经常喂饲料就行了。但没想到第二年,老陈的池子里就出现了小龙虾大量死亡的现象。

  细菌感染?缺氧?老陈也找不到原因,软壳病、烂壳病、黑鳃病等问题接踵而至亚新体育,虽然没有造成大的损失,但就怕某一天大规模爆发。

  这些技术性的知识,村里都是一群农民,都是口口相传的一些土方法,也没有专家下乡来指导一下。只能靠自己不断地去摸索学习新知识!

  2019年,小龙虾价格依然不理想。不仅如此,慢慢的虾农们都发现自己池子里的小龙虾怎么养都长不大了。后来才知道,大家都是采用“取大留小”,投放的虾苗也都是隔壁左右池子里的虾苗。没有经过良心育种,几代之后,小龙虾的品种质量会大幅下降。

  如果想选优良虾苗,就要去专业农业公司那购买。价格不菲,还要将池子里的虾苗全部清除,大多数虾农觉得成本太高。

  2020年,疫情到来,湖北封闭三四个月,所有线下餐饮店都不能正常运营,小龙虾需求量大幅下降。当地湖北所有的小龙虾大量滞销,甚至出现了有的养殖户将小龙虾倾倒至野河里的现象亚新体育。虽然解封之后,有所好转,但小龙虾的热度不似当年那么火热了。

  3年时候,投入了近20万元,现在连本都没有赚回来。想想如果在深圳打工,一年还能赚个五六万亚新体育,三年也就是十五万。老陈想抽身离场,但养殖基地当初签了5年的租约,现在还剩2年怎么办?

  老陈想着把基地4万块钱转让出去,结果无人问津。多方问询之下,最终无奈以2万元的低价将小龙虾养殖基地转让出去,也刚好赚回了当初投资的20万。三年的时候,简直“干了个寂寞”。

  抽身离场之后,老陈一身轻松,甚至想摆个酒庆祝一下,但无奈面子过不去,只好作罢。2021年夫妻两,继续南下打工去了。

  如今的小龙虾养殖早已经过了快速增长期,已经慢慢进入淘汰期。5钱以下的小龙虾早已卖不上价格,只有6钱以上,甚至“炮头”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养殖模式从以前的虾稻共作模式向精养模式转变,这就对池塘结构、水草种植、苗种放养等方面更为讲究。需要虾农们与时俱进去学习更加前沿的养殖技术。

  有时候运气固然很重要,但只要手握技术,去科学养殖。在不好的市场环境之下,大虾依然广受消费者喜爱。

HTML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