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新闻中心 分类
亚新体育国泰基金梁杏:养殖行业供需现状看猪价下半年可能新高?发布日期:2023-05-20 浏览次数:

  亚新体育为什么在历史第二阶段高的猪肉价格下补栏积极性不高?目前行业中抑制供给有哪三方面原因?未来10-12月猪肉价格可能超过去年新高的原因是什么?国泰基金基金经理梁杏带来“关注养殖ETF,猪价下半年可能新高?”主题分享。

  最近市场对养殖板块的关注度持续增加,养殖ETF资金进入的斜率在最近一两个月增长非常快,增加了快20亿的规模。之前大约30亿左右的规模来了接近20亿的资金,比例非常惊人。差不多在这一、两个月中集中流进接近三分之二的新增规模。最近五个交易日资金流入金额符合我前面说的过去20天的净流率是60.37%。市场为什么会对于一个持续下跌的板块进行热情高涨的提前埋伏或者准备?

  今天想给大家从养殖行业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进行阐述。应该说养殖行业的需求相对持续比较稳定。我们之前讲过,从2010年后到2018年这八年时间区间可能猪肉的需求量都在5000万吨上下波动。2020、2021、2022这三年,2020年受疫情影响需求有所下降,2021年好一点,2022年又受到疫情的影响。我们预测今年回到5000万吨附近问题不大。2021年差不多回到了5000万吨左右的需求,去年又掉下来了。2020年和2022年都是接近4000万吨的水平,2021年接近5000万吨。按照2021年打个预期,我们认为今年回到5000万吨是大概率事件,而且今年是经济复苏的年份。我们交通出行、商业活动都恢复了正常,人际交往增加,各方面的需且肯定会对整个需求有一个比较好的保持。分析养殖行业供需关系时候,因为需求相对稳定更多时候我们会把注意力放在供给方面。

  供给当下从我们的视角来看,给大家讲三个方面。第一,2022年4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到底,2022年5月开始到12月其实持续出现了补栏情况,但是补栏非常不积极。实际上历史上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变动环比关系多的时候可能在1%、2%,尤其是2%左右。月度环比比之前增加或者减少2%算是比较积极的去产能或者比较积极的补栏、补产能。但是到了26、27块历史第二阶段高价位下,去年5到12月补栏并没有持续出现单月环比增幅超过2%的情况。能繁母猪存栏量指标为什么重要?它为什么会是养殖行业的前置指标?因为母猪生小猪需要4个月时间,小猪养大出栏是6个月时间,一般养到90公斤左右就可以出栏。能繁母猪预示着未来10个月到一年的供给量,结果在历史第二阶段高的价格下没有特别积极的补栏。今年年初,我们觉得养殖行业价格有可能会超预期,当时做过一个比较模糊的判断。现在在二季度的时间点上,实际上我们对价格超预期的信心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当然这个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比如,2022年5月到12月补栏并不积极,甚至到今年一季度连续三个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农业农村部披露的数据全部都是环比往下掉。4月份现在看到的还是一些咨询机构的数据有正有负,但是正的只有0.04%,还有一些咨询机构是负的百分之零点几还是挺不理想,这是现在的状况。去年到今年补栏不积极,虽然中间价格出现过历史第二高的情况,但是昙花一现非常短暂迅速掉下来。

  可能大家要问既然补栏不积极,按说市场应该预期猪肉价格要稳住,或者稳在26、27块钱附近,为什么会从26、27块钱打对折现在跌到13、14块钱一公斤?虽然一方面补栏不是特别积极,但是总归也在补。另一方面,实际上当时养殖户看到价格上去有趋势之后,采取了非常直接的行为延迟出栏,也叫二次育肥。刚才说6个月猪养到90公斤就可以出栏,如果多养几个月不用再买新的小猪也不用等母猪生小猪。现在的猪再养上几个月可能变成120、130公斤。100公斤养到120公斤,是不是直接增加20%的产能?如果养到130公斤再出栏,是不是直接增加30%的供给量?所以,阶段性当时往下跌其实跟养殖户的二次育肥以及压栏行为有很大的关系。

  今年一季度开始出现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往下,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未来10个月后差不多到四季度猪肉的供给量又该往下掉,这是来自于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客观变动趋势带来的影响。为什么在历史第二阶段高的价格下补栏积极性不高?我后来和上市公司做了了解,上市公司告诉我主要还是非洲猪瘟的阴影。

  另一方面非瘟造成的影响,从业的门槛直接抬升。今年年初非瘟又出现了,非瘟实际上有一定的季节性,冬天一般在虐北方,夏天开始虐南方。之前历史上几次差不多是这样的季节节奏,不绝对但是大致有一个季节的分布。实际上2019年爆发,2020年、2021年、2022年除了有非瘟的影响之外, 疫情防控大家人际往来交流都不太多,变相也会使得非瘟得到一定的控制。因为人流、物流交往不多之后,相对很多东西的扩散是可控的。现在经济复苏以后,大家相互往来增加,人流大量流动也会带来像非瘟的扩散。虽然不绝对,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当前非瘟的防控现在还是以物理手段为主力。这几年我很难去猪厂体验亚新体育,尤其是大的上市公司现在基本都是规模厂全封闭起来,半个月或者一个月轮一次班。所有的工作人员、物品进去都要经过严格消杀,一个周期以后人才能轮班出来。个体养殖户很难能做到这么严格的要求和规定。生物防控的角度,现在实际上并没有正式拿到批文的疫苗。我所知道的亚单位非洲猪瘟的疫苗还在研发过程中。从2019到2022年这波非瘟造成的阴影角度,还是从现实非瘟防控被动抬升进入的门槛角度,成本高了很多,对个体养殖户确实没有那么友好。

  当前由于非瘟的防控难度提升,所以对于产能的恢复上,个体养殖户很难持续下去,对于规模厂也是很大的负担。不管是刚才说的动保成本也好,还是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因为感染以后造成母猪生出的小猪死亡率直接上升。所以整个成本更高,这也会进一步影响当前养殖户上产能的积极性。行业最近有一支股票被ST了,讲这个例子只是告诉大家可能觉得养猪是一个消费行业或者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实际上养殖场、养殖户都会遇到非常多挑战。而且我们会发现现在门槛越来越高,越来越多,这是非洲猪瘟历史上造成的阴影以及当下对养殖行业成本抬升的问题。

  抑制供给的第三方面,当前养殖户、养殖企业又进入亏损状态。2021年四季报亏损、2022年一季报亏损、二季报亏损、三季报亏损,只有2022年四季报好看。再到今年一季报亏损,所以过去6个季度只有去年四季度还稍微能看一看。好不容易等到猪肉价格到26、27块钱,还没好多久就开始暴跌,对上市公司或者养殖行业不管上没上市现金流的压力很大。亏损加剧会伤害上市公司现金流回款的速度也会压制它扩张意愿和能力,这是现在养殖行业的现状。

  需求方面确实可能会比去年好,我们前面也分析了,可能能回到5000万吨的位置,所以我们主要还是看供给。供给给大家讲了三个方面,第一,虽然去年4月到12月养殖户在补栏,但是补栏的积极性,补栏的环比上涨程度并不是很大。甚至到今年一季度又开始环比下降,补栏的积极性不高,供给还是比较受限。第二,当前非洲猪瘟局部出现,防控手段还是比较物理的方式,会造成比较高的成本或者门槛,这也会进一步压制补栏的意愿。第三,亏损加剧以后,补栏的积极性肯定不高,甚至还会反过来进一步去产能。现在非洲猪瘟和亏损这两个条件都会造成未来养殖行业进一步去产能,这个趋势我们认为应该还可以延续下去。不排除二季度能繁母猪存栏量还是环比往下掉,我们之前估计过,一季度能繁母猪存栏量已经开始往下掉,一季度的供给会反映在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因为往后移10个月。今年二季度不知道能不能触底,如果能触底,差不多到明年的一、二季度又是一个价格的高点。我们为什么会有猪价可能新高的判断?实际上是从基本面供需格局的变化再结合历史情况做的判断。在当前位置,我们判断未来10-12个月猪肉价格可能会创出超过去年十一26-27块钱一公斤的价格新高。

  接着说两条养殖行业的长逻辑,第一,猪肉价格是长期向上的。虽然最近猪肉价格掉回了13、14块一公斤的位置,但是可以看到长期是上涨的。我们想想爸爸妈妈小时候,我们小时候以及现在的价格,整个猪肉价格中枢的抬升会不断往上走。虽然阶段性现在又掉下来了,但是价格长期向上趋势我们认为是不会改变的。

  第二,规模化养殖或者龙头化、集中化,行业的集中度我们认为会进一步提升。美国市场前五家养殖公司市场占有率合在一起大约是35%左右。我们国家2019年是7%多,因为2019年刚开始爆发非洲猪瘟,大家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到了2020年、2021年差不多是10%多点的水平。去年年底应该有所上升可能在13%、14% 的水平。首先,我们离海外集中度比较高的格局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另外,我们认为在非洲猪瘟一些疾病的影响之下,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应该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原因前面分析过,非瘟导致养殖的门槛被动提高。这是养殖行业当前正在发生以及未来可能要发生的情况给大家做一个汇报。

  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无论是股票ETF/LOF基金,都是属于较高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的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基金资产投资于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会面临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提请投资者注意。板块/基金短期涨跌幅列示仅作为文章分析观点之辅助材料,仅供参考,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保证。文中提及个股短期业绩仅供参考,不构成股票推荐,也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和保证。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HTML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