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新闻中心 分类
亚新体育把科技力量送到乡村!徐闻开展“送技下乡”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发布日期:2023-08-04 浏览次数:

  亚新体育,人才是关键。为积极发挥人才驿站的平台作用,立足本地农业产业需求,徐闻县委组织部联合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县镇人才驿站开展“送技下乡”活动,组织科技特派员到田间地头破解乡村产业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切实为镇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保驾护航,打通科技兴农“最后一公里”,助力徐闻县

  近日,徐闻县下桥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和驻下桥镇帮扶工作队邀请3名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到下桥镇信桥村开展蚕桑科技推广经验交流、学习培训班,“手把手”教蚕农提高种养技术。

  近年来,徐闻县下桥镇信桥村通过“党建+银丝蚕宝”的方式,村党组织牵头盘活辖区所属土地,把广大农户零散的土地集中流转统一连片用于种桑养蚕。全村1400多户中有900多户农户加入了连片化种植,几乎家家户户种桑养蚕,蚕桑产业已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目前该村有桑园超过1万亩,年亩产蚕茧1600多吨,年产值达7000多万元,每年人均收入超过1.75万元。

  虽然找到了致富路子,但由于许多蚕农文化水平较低,大多是靠蚕农自身经验或者“看天吃饭”,普遍缺乏专业科学的种养技术,信桥村蚕茧产业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很快到了瓶颈期。为此,下桥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将华南农业大学3名科技特派员纳入人才库,发挥他们各自在蚕桑科研领域的专业知识,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产业升级,争取更多有用、管用、好用的种养蚕桑技术“落地生金”,实现科技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服务成效最大化。

  “科技特派员通过‘现场培训+结对指导+操作演示’的方式,帮助我们村许多蚕农提高了种养技术,蚕茧收购率和收购价都在稳步上升。”下桥镇信桥村党总支部书记黄胜传介绍道。

  参加培训会的一位村民说:“以前我们不知道怎么判断蚕能不能上蔟,时不时就出现‘薄皮茧’和‘柴印茧’这些次下茧,价格都不行。今天科技特派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实用的技术。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老师指导的去做,争取今年有更好的收成。”

  据悉,2021年9月以来,科技特派员团队在下桥举办了6次培训班,参加技术培训班的蚕农144人次,经验交流会、座谈会67人次,入户走访、调研养蚕农户250多人次,服务农业农民合作社、企业两个,推广大十亚新体育、粤葚28、粤葚74、长果桑等优级果桑品种4个,普及科学养蚕核心技术五项。通过村、企联动规避风险措施,累计为蚕农挽回家蚕中毒蚕损失约10余万元。经过消毒防病技术、标准化养殖技术的推广,每年增加蚕农收入约35万元。

  日前,迈陈镇积极开展撂荒地整治与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调研工作,为了使该项工作开展得更加卓有成效,当地政府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特地邀请了科技特派员团队到迈陈镇开展项目调研工作亚新体育。

  在乡镇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科技特派员一行首先对撂荒盐碱地进行实地考察,并向当地村民了解土地撂荒的历史原因。据了解,由于当地距离湖海较近、地势低洼、水利设施陈旧,台风暴雨天气,导致农田频遭海水倒灌,长年累月后,农田变成了盐碱地,种植作物的产量越来越低,直至荒废。调研现场,科技特派员分别对不同地块的盐碱地土壤进行了取样,待检测后科学掌握土壤质量现状,再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找出对策。

  随后,科技特派员和工作队一行返回迈陈镇政府召开调研座谈会。会上,迈陈镇陈登攀镇长和工作队高华队长分别介绍了迈陈镇撂荒地整体情况和整治需求。科技特派员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建议通过物理、化学、生态等方式对盐碱地进行土壤改良,并探索盐碱地试种海水稻、耐盐玉米、耐盐番薯、耐盐马铃薯等多种不同作物,筛选最有效的改良途径,实现盐碱地复耕复种的目的。

  当前,迈陈镇希望通过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开展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为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作出有益探索。特派员团队也将积极提供优良品种和技术,协助迈陈镇开展撂荒地整治工作。

  日前,来自广东海洋大学的科技特派员栗志民教授率团前往角尾乡开展牡蛎养殖调研。先后深入广东畅凯海洋生物技术公司、广东海岸生物科技公司养殖现场,就牡蛎养殖用海情况、深加工场地建设等情况进行调研。

  据了解,角尾乡是粤西地区生蚝养殖的重要基地。近几年以来,生蚝养殖带动该乡200余户形成1.7万亩的养殖区,形成年产值2亿元的“湛江生蚝”产业链。角尾乡生蚝年产量1.4万吨,约占全湛江生蚝产量的1/30。今年,新型生态养殖方式更是落户角尾,其中,广东畅凯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请在角尾湾附近进行生蚝养殖,占地达404.664公顷,合约6060亩。生蚝养殖已俨然成为角尾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要抓手,更是该乡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科技特派员一行还就牡蛎出现季节性不肥美异常等情况与养殖人员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大家对于牡蛎养殖与种业育苗产业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我相信通过专家的指导,牡蛎种业育苗产业会越来越好。目前我养殖了23亩,后期我打算扩到50亩。”一养殖户说。

  栗志民教授在调研现场表示,角尾乡具有牡蛎养殖优越条件,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要充分发挥海水养殖优势,因地制宜扩大养殖规模,同时要继续延伸牡蛎的产业链,拓展牡蛎的深加工,不断丰富产品的种类与形式。近期他们将加强与牡蛎苗种公司的沟通协调,适时开展养殖培训会议,为养殖户提供科学技术支持。同时,将与该乡干部紧密配合,完成此次牡蛎养殖情况摸查工作,为培育渔业产业发展,创造角尾牡蛎“土特产”,促进联农带农、集体经济发展奠定好基础。

  下一步,角尾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将充分发挥引才的作用,根据时节和需求,邀请养殖专家为牡蛎养殖提供土地检测、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服务,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支持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HTML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