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新闻中心 分类
菜亚新体育地守望者 城市租地种菜人的故事发布日期:2023-07-29 浏览次数:

  亚新体育怀化新闻网讯: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城市之郊租田种菜、在市场里挑担卖菜,吃住就在田边搭建的简易木板房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在田土上播下种子,播下希望……

  4 月8 日,上午9 点,在鹤城区杨村乡杨村村,来自中方县花桥镇的李景生、彭茂秀夫妇正在自己搭建的简陋木板房里吃早饭。一方小桌,上面搁着一盘腊肉、一碟青菜、一碗酸菜汤,老两口吃得津津有味。

  “你吃早餐了吗,和我们一起吃点。”刚一落座,老两口热情地打招呼,老李拿起一个空碗准备去帮我盛饭。听说记者吃过早餐,老两口又从柜子里取出水果和奶糖放在记者跟前的小方桌上,“尝尝,这都是过年,儿子女儿来看我们时拿来的。”

  “我们生活习惯还是和农村一样的,不像你们一日三餐那么准时。平时早上起来先做一些农活,上午9 点多吃早饭,下午三点左右吃中饭,晚上做完活要到8 点多钟搞晚饭吃。”老李笑着说。

  “早上刚刚挖了一块地,这两天可以下点种子。”老李指着门口的一块新翻的地说。在他们住的木板房旁边就是老两口夫妇租种的四亩大棚蔬菜,从早到晚,他们都是围着这几亩地转,看见棚里的菜一茬茬的长势好,老两口的心底就踏实。

  夫妻俩来鹤城区杨村乡租地种菜已有十多年,靠着地里的收入和省吃俭用,将三个小孩拉扯大,如今儿女都已成家立业,孩子们劝老两口不要再外出租地种菜,回老家过日子。原本夫妻俩打算再种一年菜就回老家,但是一年一年,李景生夫妻俩在这里种菜种习惯了,也就一直坚持着。

  “在花桥老家,我们的田在山里,缺水,离城也远,种啥也不赚钱。在杨村种地,附近就有小溪,又在城边上,菜成熟了直接坐8 路公交车10 多分钟就到市场了。我在市场上有摊位,每次都是直接挑到市场上卖。”老李说。

  吃完早餐,老李带着记者参观他的大棚。“刚来的时候,这里的租金是每亩500 元一年,前两年涨到了每亩1000 元一年。搭个大棚要三千元,除去肥料和劳动成本,一年下来每亩地能赚一万多元钱。以前租了七八亩,现在65 岁了,爱人也上了60 岁,力气精力都没有以前大了,这两年只租了三、四亩地。每年下来,也能挣个三、四万元,儿女们在外创业也不容易,自己只要搞得起,就要坚持下去,不成为他们的拖累就好。”边走边聊,老李掰着手指给记者算着地里的收入。

  这些年来城郊租地种菜,老李夫妻俩也遇到过不开心,碰到过难处,但再苦再累,他们都默默忍受,坚持了过来。“以前刚来的时候,这里治安不是很好,抽水用的水泵经常丢,从老家带来的腊肉也经常不见,有一次连家里刚买的米也丢了亚新体育,口袋里一下又没有钱,我们只能煮了几天南瓜当饭吃。这几年,治安强多了,家里很少掉过东西,我们在这里租地种菜也踏实多了。”老李说。

  “上半年种辣椒、白菜、丝瓜、南瓜、茄子、苦瓜,下半年种萝卜、白菜、胡萝卜、四季豆……肥料都是在中方县新建乡、中方镇拖来的鸡粪、桐枯,这些都是种蔬菜最佳的天然有机肥料,种花种菜其实和人一样,吃得好就长得好。现在天气渐渐热了,白天要揭棚,不揭棚,棚内温度太高会烧苗。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撤大棚了。”说话间,老李和老伴麻利将三个大棚的薄膜一一揭开。

  老李告诉记者,对于他们这些城市里的菜农来说,种菜基本上不愁销路。春夏秋冬,他们一般愁冬天,因为大棚怕大雪压。去年下大雪,一个晚上大棚上就积起了很厚的雪,早上起来,也找不到人帮忙,老两口拿木板赶雪,但还是没搞赢手脚,薄膜都被雪压垮了,损失不少。

  走进棚里,辣椒、白菜、丝瓜、南瓜,各种菜苗郁郁葱葱。老李指着茄子苗说:“这是以前放的苗,根没长扎实,还要再种一次,到时苗根系多,成活率才高。”

  “说起种菜,我还是半路出家,种菜种得好的,是来自辰溪黄溪口、中方县铜湾和铜鼎的菜农。他们以前就住在河边,种菜有经验,再加上人年轻,头脑活,来这里租地有上千亩的规模,不但盖大棚,现在他们还搞地热,厉害得很。”说起附近租地种菜的同行,老李啧啧称赞。

  来怀化十多年,在这里他们仍还是外乡人,或许是平时来的朋友太少,告别时,老两口一直送我到马路上,记者搭乘公交车返回城区时,他们仍然还站在田坎上远远挥手。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电视,没有朋友,一两年回老家一次,与亲戚乡邻匆匆相聚后又回到了这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围绕这几亩大棚,开始一年的营生。这就是这些菜农,这些挑着菜在城市间行走者的日子,辛苦而充实着。

菜亚新体育地守望者 城市租地种菜人的故事(图1)

  李景生、彭茂秀夫妇十多年来就生活在简陋的木板房里。 (记者 向湘龙 摄)

HTML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