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新闻中心 分类
一场四合院里的光影声色在传统空亚新体育间对话现代艺术发布日期:2023-07-28 浏览次数:

  亚新体育4月28日下午,成都画院里响起一阵富有变化的电子器件声。李琨、响、孙玮三位艺术家通过声道与各种软硬件、振荡器、坏掉的电子设备发声,将简单的振动化为无序、静默、留白。新锐并具有试验性意味的现场展览《声~院》,拉开了成都画院“四合院美术馆计划:从媒介出发——空间·语言·转化”展览序幕。

  23位青年艺术家的50余件影像、装置、架上等多形式的新颖作品集中亮相这座古朴四合院。新与旧的碰撞下,策展人孙晓伟试图从多元的艺术媒介入手,探讨在艺术本体、艺术形式、创作语境不断变迁的当下,公众如何去理解艺术在空间的“转化”。本次展览将免费对公众开放至5月底。

  展厅转角处,青年艺术家朱迪的植物吊装作品《须臾》引人关注。柔软、蓬松的植物雾中情人等,配合着曲线造型,生出一种“叠翠烟罗寻旧梦”的朦胧梦幻感。朱迪擅画花鸟,观察植物成为生活日常。她介绍,“须臾”作为一个时间刻度,指代瞬间之意。她认为人和植物有着天生的联系,即使身处钢筋水泥的城市,都市人仍对自然、对植物这类具有生命力的东西保持着天然的向往。她选用新鲜植物,希望观者在进入画院空间的“须臾”里体验当下生命的鲜活美好。蓬松植物营造出的虚幻空间感,和实体建筑生出一种“虚实”反差,而柔软的植物又在某种意义上和木质建筑相契合,这种冲突和相融成为展览的看点之一。

  从大学开始,孙晓伟就对媒介和空间的关系感兴趣。油画、雕塑、影像……都是不同媒介下的多元艺术表达形式,当它们被放置于一个特定空间亚新体育,延伸出的艺术体验却有万般风情。今年成都画院即将迎来40周年,孙晓伟试图用一场展览来探讨艺术的灵妙、传统空间和多元媒介在当下的关系和可能。

  循着展厅走去,新锐、青春张力的作品充斥着眼球。透过窗户,布面油画《当我们爱着这世界》隐匿其中;黑白光影里,影像作品《皮囊》悬挂一侧;木质作品《以木为本》、多层亚克力材质作品《也许在天边》、不锈钢材质的装置作品《奇点》……依次亮相。还有3D打印雕塑、电脑编程影像作品、互动感应装置作品,在光影声色里,和古朴四合院空间发生着微妙的互动。

  青年批评家崔付利认为,相较于传统的图文展览,这次新展呈现了丰富的作品面貌。这样具有新锐、实验性意味的展览或将持续性地推动传统空间的当代性转化,寻找到艺术更多的嬗变。

  新媒体艺术已经成为时下美术馆展览中的热门词汇,近两年亚新体育,更是有不少传统空间推出新媒体艺术展览,来吸引观众,比如以传统艺术为主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就曾推出“经典之美——新媒体艺术展”。在成都画院的新展中,新媒体艺术展品也俯拾皆是,赋予传统空间现代审美体验。

  展览侧厅一角,张盛的影像作品《皮囊》也吸引不少人围观。作品里,他运用电脑软件临摹古罗马的名作《拉奥孔》和巴洛克时期的名作《冥王与冥后》两件雕塑作品全过程。通过软件算法,他将雕塑“抽空”,使得其像失去了“灵魂”一样,剩下的躯壳瞬间垮掉,让不少观展人心头一紧。

  作为CG艺术家(以现有的电脑科技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家),早从2000年开始,张盛就尝试利用3D动画技术进行艺术创作。最近7年里,他又运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不少雕塑作品。这次展出的《皮囊》,以影像作品加3D打印雕塑来呈现生命的脆弱,警醒观众珍惜当下,反思人和环境的关系。

  张盛认为,对艺术家们而言,新媒体也成为其创作的重要工具和灵感。这次在传统空间植入新媒体艺术,两者的冲突性反而增加了艺术的感染力。(四川日报记者 边钰)

HTML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