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新闻中心 分类
亚新体育东营个体农户有一套“庄稼经” 积累种植经验发布日期:2023-07-21 浏览次数:

  亚新体育[提要]日前,利津县陈庄镇临河村瓜农正在管理生长中的甜瓜、西瓜。“以前的庄稼人是真吃苦,人工用镰收割小麦,运到晾场上用脱粒机脱粒,晒着麦子还要忙着种玉米。作为世代遗留下来的种植传统,滩西村几乎家家种菜,蔬菜种植是全村110户家庭主要的农业收入来源。

亚新体育东营个体农户有一套“庄稼经” 积累种植经验(图1)

亚新体育东营个体农户有一套“庄稼经” 积累种植经验(图2)

  日前,利津县陈庄镇临河村瓜农正在管理生长中的甜瓜、西瓜。该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建设了5000多亩的“临合蜜”生产基地,所产瓜果口味好,是无公害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土地就是农民生活的资本。耕种、收获,年复一年的循环,庄稼地里农民们与黄土地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人哄地皮,地哄肚皮”。在常年的劳动中,农民们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和智慧。正值一年中最繁忙的三夏生产,走在各乡村的田间地头,不论与哪一个老农聊起种田,他们对于播种、施肥、防治病虫害的“种地经”都是如数家珍。

  6月12日,记者在稻庄镇大店村看到,金色的麦田麦浪滚滚,大型收割机正在争分夺秒地抢收小麦。农民等候在地头,做好准备将收割的麦子运回家。大店村是一个传统农业村,粮食种植是村里最重要的经济生产活动。“村里3700亩小麦已经基本收割完成。从目前情况来看,今年的粮食收成很不错,一亩地收割1000斤粮食问题不大,浇灌过的农田产量能达到600公斤。”村党支部书记王如新说。

  “以前的庄稼人是真吃苦,人工用镰收割小麦,运到晾场上用脱粒机脱粒,晒着麦子还要忙着种玉米。1998年前后,村民开始使用收割机,2005年已经大范围推广普及。以前每户的农田分散在七八块地块上,机械化耕作派不上用场,种个庄稼也非常麻烦。2002年村里重新调整了地块,方便了种植也提高了产量。从耕地、种植、施肥、管理到收割,机械已经把人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农活基本上用不到人力。生产队时集体还要交公粮,分田到户后交公粮的任务分到了个体农户。如今,农民种地还发放种粮补贴,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种了一辈子地的王如新讲述着农村的变迁。

  据了解,收割的粮食会马上被运回家里晾晒,当前中午温度很高,在水泥地上晾晒的话,两天左右就可以装仓了。小麦和玉米在储存方面有差异,玉米在储存中会折耗重量,小麦吸收了水分后会越来越沉。目前的小麦收购价在1块钱多一点,等到秋后再卖的话,每斤小麦会贵一毛钱,大部分村民会把粮食储存到秋后再卖。如果急着用钱可以直接卖给村里跑运输的个体户。“一年种小麦和玉米两季粮食,去除种子、农药、化肥、灌溉和机械费用,农民也就落下一季的收入,真正落在农民手里的钱并不多。”王如新介绍。如今,村里45岁以下的劳动力大部分都在外地打工,50岁左右的就到县里人力资源市场去打零工,也只有60岁以上的才会把种地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现在其他地方开始了土地流转,兴起了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了,剩下的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村民对于流转土地的意愿非常强烈,只是村里缺少这样的带头人,把每家每户的土地集中起来。”王如新说。

  正值棉农清闲的时节,在大码头镇东北坞村的棉田里,几个棉农正忙着打开薄膜、压苗、打药。“棉花都是农历3月开始种,中秋节以后开始收获,采摘会一直持续到10月底。这个时间地里的农活并不多。我们村的地块盐碱含量高,只能种植棉花等抗盐碱的作物,棉花种植历史悠久。村里的3000多亩地中,除了30亩的小麦,各家各户都种上了棉花。”在地头观察棉花长势的村党支部书记周民强说。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农村里还是生产队,收了棉花直接运到镇上的收购点。改革开放以后,国家逐渐放开了棉花市场,依靠当地的棉花资源,大码头镇与棉花相关的良种繁育、皮棉加工、纺纱织布、棉品物流迅速发展起来,棉农可以直接把棉花卖给附近加工厂。长期稳定的市场需求,带动了农民棉花种植的积极性,棉花成为当地农民主要农业收入来源之一。”周民强介绍。

  据了解,棉花市场价格主要看魏桥价格指数,最高时达到过14元/公斤。受国家政策及市场行情影响,棉花价格下降,去年每公斤棉花只能卖到6.8元,棉农的种植和加工企业的经营都受到了影响。“一亩地能产四五百斤棉花,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棉农一亩地能收入1500元左右,去掉种子、化肥、薄膜支出,一亩地的纯收入也就七八百元。现在一亩地的种子补贴15元,棉花补贴235元亚新体育,所有的收入加在一起,一亩棉花的纯收入能够达到1000元。 “当前,大部分家庭都是妇女在家管理棉花,男人外出打工,棉花集中采摘需要大量人手,就花钱雇人采棉,这样可以实现家庭收入的最大化。在工厂打工,年轻男劳力每月最少能挣三四千元,目前外出打工成为农村家庭重要的经济来源。”周民强说。

  6月11日上午,利津县盐窝镇滩西村。村北的蔬菜大棚里一片忙碌的景象。菜农都是全家齐上阵,有的甚至叫来自家亲戚,到地里采摘蔬菜。甜瓜、油菜、菠菜集中上市,上午摘了这一茬下午又要摘另一茬,人少了根本忙活不过来。今年蔬菜收成好,市场行情也不错,虽然从早到晚停不下忙碌的脚步,菜农们的脸上还是难抑丰收的喜悦。

  作为世代遗留下来的种植传统,滩西村几乎家家种菜,蔬菜种植是全村110户家庭主要的农业收入来源。除了百余亩的露天蔬菜种植,村里还发展起19个低温大棚。“一亩粮食产值在2000元左右,而一亩露天蔬菜产值能到5000元,低温大棚的产值在20000元左右。“与粮食种植相比,种蔬菜费时费力但收入相对较高。只是蔬菜价格不稳定,变动幅度很大,一旦遇到不好的行情,整个区域的农民都要承担损失,去年的行情就不好,菜农收入比往年减少了一半。今年行情好转了,菜农积极性也明显提高。”村党支部书记李官军说。

  据了解,一个地区的蔬菜种植往往呈现出相似性。东营本地种植的蔬菜中,叶菜一般产自利津,盐窝镇种植的就是以菠菜、芹菜、白菜等带叶蔬菜为主,而萝卜、西葫芦、南瓜等瓜菜一般产自广饶。“大家种相同的蔬菜,在总体上才能够形成规模和地区特色,才能吸引更多的收购商来收菜,农民在议价时也有了更大的话语权,价格趋于稳定。”盐窝镇是蔬菜之乡,是东营重要的蔬菜产地,周边很多村都发展起了蔬菜产业。市直部门的驻村干部来了以后,带领村民外出参观学习,并采取邀请技术人员前来讲课等方式,帮助村民放开思想,一期已建设19个蔬菜大棚。对于村里未来的发展,李官军有着明确的打算,“一个高温大棚的产值在30000元以上,菜农的收入可以增加一半。但是一二十万元的建设成本让多数农民难以承受。我们将结合上级的农业政策,尽量帮助农户解决融资上的困难,引导村民发展收益高的高温大棚。”李官军说。

  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社会化生产迅速发展亚新体育,现代农业需要先进的农业技术、适度经营规模和先进经营形式,各地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获得迅速发展。但农业人口大量存在的现实,决定了在今后一段很长的时间内,分散经营的个体农户还会大量存在,个体农户仍然是农业经营的基础。因此,发展现代农业仍然离不开个体农户。

  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一方面需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让普通个体农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亚新体育,并且乐意把农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新型农民学校创建工作,去年共培训农民34万人次,同时运营新型农民创业基金,全年共发放个人小额担保贷款1248笔,促进了培训成果转化。

  另一方面,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纳入产业化经营体系。不断健全“公司+农户”、“农民合作社+农户”的利益链接机制,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抱团闯市场。个体农户找到了牢靠的“靠山”,也就找到了增收致富的渠道。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地址:东营市府前大街75号(大众日报社东营分社)112室 邮编:257091

HTML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