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新闻中心 分类
亚新体育土豆“出土”_马铃薯_种植_子长发布日期:2023-05-08 浏览次数:

  亚新体育陕北疏松的黄土地盛产马铃薯,当地人亦称其为土豆、洋芋,就像叫唤孩子乳名一样,亲切而不生分。

  物质匮乏年代,许多陕北人家靠着一土窑的土豆度过漫长的冬季,心灵手巧的陕北婆姨,总能将其蒸煮煎炸炒成各种美味,既是填充肚子的主食,又是百吃不厌的蔬菜。

  退耕还林、栽种山地苹果、建设设施农业,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物质需求的多元化,子长土豆种植面积也从40万亩减少到10余万亩。面积减少并未动摇其首位产业的地位,一系列种植技术革新、新品改良,让亩均效益得到大幅提升。

  子长市目前种植10余万亩马铃薯,收获季节,伴随着轰鸣的机器声,一颗颗马铃薯被翻出土,迅速滚落在地上。路家坪村的农民每天穿梭在黄土高原的梁峁间,采收成熟的鲜薯,此时分秒必争。

亚新体育土豆“出土”_马铃薯_种植_子长(图1)

  子长种植马铃薯历史悠久。贫瘠的土地,稀缺的降水,在黄土高原特有的自然条件下,耐旱耐瘠不挑地的马铃薯,成了“天选产业”。

  1995年子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洋芋之乡”;2010年“子长洋芋”被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6年“子长洋芋”被国家农业部入选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2000年,子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40万亩,实现薯业总产值2.09亿元。马铃薯粉条、粉丝、马铃薯精淀粉成为延安市大宗外贸商品。

  现在,子长的马铃薯常年播种面积徘徊在10余万亩左右,虽然面积大量减少,但其依然是子长第一大农作物。

  对于规模缩水,子长市薯业中心主任高文伟坦言,“近几年,子长山地苹果、设施农业等快速发展,以及其他产区马铃薯的扩种和增产,无形中影响了子长马铃薯的种植面积。”

  王家湾镇路家坪村2220亩耕地中,马铃薯种植占到一半以上,其余的土地种着玉米、豆子等杂粮。

  事实上,路家坪村过去并没有种植多少马铃薯,村民只在房前屋后种一点当做口粮。2018年,村里才大规模发展马铃薯种植,并采用与玉米套种的方式,提高土地的使用率。

  “这两年洋芋价可好了。”望着村里刚刚翻过的30亩川道地,路家坪村党支部书记薛治祥对今年的马铃薯种植充满希望。

  子长市将马铃薯优质高产示范基地建设列为农村十件实事之一,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马家砭镇是子长全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乡镇,3.19万亩耕地中,有1.2万亩种植着马铃薯。

  马家砭镇党委副书记刘海军对马铃薯有着深厚的感情。当年,他负责抓郭家河村550亩马铃薯种植示范点,整天蹲在地里搞研究。工作日志写了厚厚一本,详细记录每日天气、温度、湿度和马铃薯的长势。

  在刘海军眼里,子长马铃薯种植面积减少、规模变小也有现实原因,马家砭镇人口有6000多户、3万多人,常年在家的人却不足3000户,多数为60岁以上的老人,能在地里下苦的人越来越少,“而对于这个群体来说,马铃薯种植技术比较成熟,管理上相对粗放,也适合机械化生产。”

  除此之外,马铃薯种植还需要轮茬。一块地若是连年种马铃薯,病虫害将逐年加大,发生出苗慢、不出苗现象。由于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没有办法持续换地。

  “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土壤健康,重视新型肥料的使用以及细菌性病害的防控。”高文伟说,优质高产,是子长现在种植马铃薯的目标。

  近两年,由于主产区马铃薯的受灾,马铃薯市场行情持续升温。最高兴的是农民,进村入户的商贩也一下子多了起来。马铃薯价格上涨也直接反映在播种上,过去广种薄收的撂荒地、空闲地亚新体育,又重新种上了过去瞧不上眼的洋芋蛋。

亚新体育土豆“出土”_马铃薯_种植_子长(图2)

  他种植马铃薯多年,有丰富的经验,平时喜欢钻研技术。“马铃薯是子长的传统产业,咱们祖祖辈辈都在黄土地上刨食。靠天吃饭终究是饥一顿饱一顿,我就想怎样能在这洋芋蛋蛋上挣更多钱。”韩世杰认定,马铃薯产业还有潜力可挖。

  2011年,韩世杰在子长市薯业中心的帮助下,开展马铃薯间作套种试验。最初给马铃薯“配对”的并不是玉米,在几次失败的尝试后,玉米脱颖而出。

  套种不仅可以减少杂草与作物争夺养分,马铃薯与玉米的收获期错开,在收获马铃薯时,还能给玉米根部培土,提高玉米在雨季的抗倒伏能力,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使村民获得玉米、马铃薯双份收益。

  薯业中心也没有料到,试种第二年,韩世杰就成功了,套种的12亩洋芋亩产达到4000斤,商品薯占4/5,而玉米亩产也有1000斤。这样一块地里,马铃薯和玉米合计收入4500元以上。

  他的成功很快传开,传到一样在土地上劳作的农民耳中,不少人来参观后,想跟着学技术。韩世杰把成立时只有八户的合作社,一下子扩大到40多户。

  “子长种植洋芋的时间太长了,农民觉得自己就是专家,哪里需要别人教。”刘海军说,“只有看到实打实的例子,群众才会真正相信你。”

  曾经,郭家河村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在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过程中,县里免费提供种子、化肥和机械翻地服务,技术人员全程指导。就在测量好土地的温度和湿度,准备机械进场覆膜时,却卡在一户村民地里动弹不得。

  “群众不理解,觉得费工又费时。”刘海军背上一箱方便面来到这户村民家中,计划打持久战。听他讲标准化种植的意义和作用,也看到市里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决心,执拗的老人终于点了头。

  “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是当地主要真菌性病害,我们要重点关注现蕾期以及花开以后发病情况,做好预防工作。”现在,子长市薯业中心的技术人员到地里讲课时,村民都挤在一起认真听讲。

  在子长,示范基地严格执行统一种植模式、良种供应、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脱毒种薯覆盖率、配方施肥覆盖率、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覆盖率和机械化作业覆盖率均达到100%。

  每到收获季节,田间地头堆满了大大小小的马铃薯,平均亩产上升到4000斤,商品薯近八成。“客商直接进村收购,地头价每斤平均八毛钱,而卖到市场上还能再高四毛。”村民对批发和零售价一清二楚。

  靠马铃薯赚得第一桶金的韩世杰,如今换了新房、买了汽车,还供出四个大学生。“我常说自己是发‘洋’财,全靠洋芋熬过最难的日子。”他感慨道,“我还是最看好咱这洋芋,能吃能卖,还能做深加工。”

  在子长市省级马铃薯现代农业园区的薯类研究所实验室里,一株株试管苗,正在等待扩繁。这是马铃薯“种子的种子”。

  “群众自己留种种植也可以,但是马铃薯如果连年种植,部分株系就会感染病毒。用感染病毒的块茎作种薯,一代代传播下去,危害逐年加重,将严重影响马铃薯的质量和产量。”子长市薯类研究所所长杨雷雷说。

亚新体育土豆“出土”_马铃薯_种植_子长(图3)

  子长拥有延安市唯一一家试管苗、原原种、原种和良种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不仅可以满足全市马铃薯良种供应,而且还能为周边县区提供优质马铃薯种质资源。

  为提高马铃薯种植的科技含量,子长市通过马铃薯脱毒良种的引进、繁育、推广和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动马铃薯产业由量的扩张向质的转变。

  马铃薯良种繁育细致又漫长,首先要选择优异的薯块进行茎尖剥离,剥出来的小芽比米粒还要小,肉眼几乎看不见,科研人员将其放在无菌的试管里进行前期培育,等长成一寸高的瓶苗,再进行病毒检测,合格后才能进行基础扩繁,最后放到无菌环境中繁育成原原种。

  今年3月亚新体育,杨雷雷照例到实验室近距离观察试管苗生长情况,令他心疼的是,这一批苗子里,有小一半出现感染情况。他进行清理时,下意识抽出一支带出了实验室。这支试管苗被他种在自己的白色茶杯中,放在办公桌显眼的位置上,“看着亲切,也时刻提醒自己为良种繁育保持严谨细致。”

  当原原种被移栽或扦插到地里,出来的马铃薯和原来的品种进行对比,如果性状上表现一致,才算完成了种源的脱毒复壮过程。如果不一致,上述过程就需要再来一遍。有了健康的种源,就可以量产了。

  2021年,子长市调拨60吨一级种薯,免费发放给群众,用于改良种质,提升产量。

  “有条件,有技术,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己卖种子呢?”为了延伸马铃薯的价值链,子长市不再只满足鲜薯,而是向产业前端下功夫。

  在薯类研究所的帮助下,十里铺村集体流转了150亩土地用于种薯繁育。连片的土地配上水肥一体化设施,产量在5000斤以上。

  培育优质种质资源,为全市马铃薯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引进新品种并进行适应性筛选,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马铃薯示范园占地面积100余亩,先后试验试种红玫瑰、紫玫瑰、中薯3号等50多个品种,筛选出亩产超过2000公斤的就有六种。园区还开展氮磷钾3414肥效试验、种植模式对比等栽培试验,为地区马铃薯科学化田间水肥种植管理提供指导意义。

  距离园区不远处的子长盛宇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40亩试验田种植着青薯9号和黑金刚两种马铃薯。公司负责人路宝介绍,“这个黑金刚品种富含花青素,市场上少见,比较稀罕,一斤能买到四块钱以上,青薯9号的产量与淀粉含量高于普通品种,是加工首选品牌。”

  由于近水楼台,看到马铃薯产业的潜力和前景,路宝也想试试。薯业中心就在公司对面,经过一番了解后,他决定“入局”。薯业中心提供的两个品种各有特色:青薯9号是红皮,含有富硒元素;黑金刚通体乌黑,富含花青素。

  为了培育好这高端稀有品种,路宝也舍得下本,给马铃薯上有机肥,用无人机,配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一亩地4000株苗子,分别能产6000斤青薯,1000多斤黑金刚,收益均在6000元以上。

HTML地图 网站地图